鼻煙壺的藝境

鼻煙壺,在中國的藝術文化發展史上,約莫是介於晚明年間至民國初年,所佔者,不過祇是一段很短暫的時期,然而,時間雖短,鼻煙壺的藝境,卻有其沛然興盛的美麗。


鼻煙壺的外部造型,變化多端,除了基本的扁壺式之外,還有仿植物的、仿動物的等等,維妙維肖,不勝枚舉。紋飾方面,也是題材廣泛,豐富多彩,有花鳥魚蟲、山水草木、亭台樓榭、珍禽異獸、人物故事、神話傳說;也有表示祥瑞的吉祥圖案,如:松鶴延年、馬上封侯、喜鵲報春、安居樂業、瓜瓞綿綿、嬰戲百子等。


大小不過掌中之物的鼻煙壺,因此,匯集了書法、繪畫、雕刻、琢磨、燒造、鑲嵌等諸藝術之大成,成為清代各類工藝美術繁榮和發展的縮影。


玉石鼻煙壺,是鼻煙壺中的重要品項之一。


據文獻所載,清代的製玉之地,包括:宮廷造辦處的玉作坊,以及蘇州、揚州、南京、九江、杭州、天津等地。其中,以造辦處的玉作坊、蘇州和揚州這三地的製作技術,最為高超。因此,清宮製玉石類鼻煙壺,絕大多數就是這三處玉作坊所製作。尤其是蘇州。在明代,它已是琢玉名城,有「良匠雖雲集京師,工巧則推蘇州」之美譽;到了清代,蘇州的專諸巷,更成了製玉的集中之地,作坊雲集,製玉之聲,盡夜不絕。乾隆皇帝有詩云:「爾來和田玉來多,官貢私售運軫接。專諸巷裡工匠紛,爭出新樣無窮盡。」


玉鼻煙壺的製作程序一般是這樣的:先由宮內的「如意館」(負責繪畫和設計的機構)派人選玉、畫樣,之後,再交由各處的玉作坊去成造。一塊璞玉,要製作成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鼻煙壺,必須經過選料、設計、繪製、琢磨等工序,兼採用浮雕、鏤雕、陰刻、戧金等加工工藝。


鼻煙壺,因其口小,故掏膛極難。所以,玉鼻煙壺的膛,在早期的時候,膛小壁厚,一直要到道光年間,才逐漸轉變成膛大壁薄。


根據清代檔案記載,道光皇帝是一位鼻煙嗜好者,更喜用玉鼻煙壺,為了多裝點鼻煙,他曾三令五申地命令工匠將前朝做的和當時做的玉鼻煙壺的內膛掏大,直到他滿意為止。皇帝的愛好,促使了掏膛技術的提升,甚至,發展到後來,還出現了「水上漂」的說法,足見其器形薄透之程度。


能夠製作鼻煙壺的天然礦石,除了玉之外,還有瑪瑙、翡翠、碧璽、青金石、綠松石、水晶等。其中,翡翠的硬度更甚於玉,硬度高,製作的難度也就更高,並且,翡翠玉料之珍稀,使得翡翠鼻煙壺更為難得了。

 
 
 
 
回到
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