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珠串的意蘊與時尚

「珠圓玉潤」一詞,通常,是用以讚揚辭藻文章的圓熟或歌聲質地的澄澈清潤,然而,若要將此四字化作一件可見、可感、可觸、可翫的實物,那麼,翡翠珠串,應是最能實踐「珠圓」與「玉潤」的美麗象徵物了。  


若欲推究翡翠珠串的形制,或許,可從佛教念珠說起。


念珠,是佛教修行者於修行時所使用的重要持物或法器,又名「數珠」、「誦珠」,指的是以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用以計算稱名(誦念佛陀或菩薩或達摩或其他僧伽之名),或持咒(誦念佛教經典)時的數目。


在佛典文獻裡,最早記載的一種佛珠,是木槵子佛珠。


《木槵子經》曾記載這麼一段故事:


從前,有位國王,名叫波流梨。


有一天,他向佛陀請示:「佛啊,我的國家,國土很小,又連年遭逢盜寇來襲,使得民生極為艱難困頓,這讓我感到非常不安,可否請佛尊開示,我該如何是好呢?」


佛說:「大王您如果要消滅煩惱、去除業障,就去取來一百零八顆的木槵子,將其貫成串,隨時帶在身邊,並矢志誦念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的名號,而每誦念一遍,就過一顆木槵子,以此類推,不斷重覆,以至於千萬遍。若能誦滿至二十萬遍,則能夠身心不亂,摒除諂媚邪曲,當能衣食自然、行住安樂;若能誦至一百萬遍,則能消除百八業障,永斷煩惱根,得無上安樂的善果。」


於是,波流梨國王依循佛尊指示,取來木槵子,貫成串,無論行至何處,總隨身帶著那條貫串著108顆的木槵子,並時時反覆誦念佛僧名號……


這,便是「念珠」的由來。


既然念珠可以幫助修行者計算佛法僧的名號,或誦念佛典的數目,那麼,念珠本身的功德,即含藏了「脫苦得樂」之蘊--祇要時時持念珠誦佛,自能安定己身心志,使其不散亂;身心不亂,當能依隨自然,常安樂行;而時時安適常樂,便能破除煩惱,消弭塵世蔽障。


此外,前段曾述及:念珠,是用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而成。其中,所謂的「一定數量」,自有其規矩。


一般而言,應是以108顆為其基本數(108,指的是生命中的108種煩惱。於是,念一遍佛僧名或持一段經咒,便過一顆念珠,而每過一顆念珠,就象徵著斷除一種煩惱)。然而,演變到後來,逐漸發展出不同數量的組成數,或為54顆,或為42顆,或為27顆,或為21顆,或有14顆者等等,而不同數量的組成數,亦各有其不同的象徵名目。  


瞭解了佛教念珠的起源、形制之後,對於翡翠珠串的品翫,應能有不同於以往的欣賞角度。


沿襲著念珠的形制,援以翡翠為材,其間所交織、琢磨出的「珠圓玉潤」,便有了表裡偕美的韻致。


翡翠的本質,既溫柔,又堅韌,內蘊著玉文化的精神,如君子的謙謙,也如君子的不屈。翡翠之色,瑰麗多彩,變化萬端,每塊玉石,都是獨一無二,白翡純淨,綠翠華貴,紅翡嬌豔,墨翠深邃,紫羅蘭浪漫,又能於眾色的深淺相映之中,喚發出氣質各異的視覺印象,將其細琢為玉珠,並透過美學設計的眼光,適時襯以鑽飾或有色珠寶,自能成就令人驚豔的美麗。


透過翡翠質材的獨特性,以及設計的巧思,修行時所持的素樸物件,轉而成為流行時尚的重要珠寶飾品,而當玉珠連連成串,或長,或短,或樸素,或華麗,或高雅,或青春,連連串串之間,除了翡翠本身的精采美學,珠串裡,既寄寓了善美圓滿的精神,更同時兼備了現代的美學品味。